古時候沒有冰箱,魚肉瓜果不會臭酸長蟲嗎?
春秋時代就已經能觀測到五大行星、800多顆恆星方位?
南北朝數學家不用計算機,竟然算到圓周率的小數點後七位?
靠著工具或電子儀器研發出新東西才不稀奇,
古人的創新發明力,可以說是「無中生有」的等級!
【醫學】
▎在東漢時就有運用在治療時的麻醉藥……麻沸散!
相傳東漢時期的名醫華佗有次在治療病患數小時後,因過於勞累而飲酒,喝醉後便不省人事,
妻子擔心華佗,欲用扎銀針的方法來搶救,卻見他毫無知覺,一探脈搏心跳才確認其平安無事,
酒醒後的華佗聽聞此事相當驚奇,更因此激發靈感──酒可以麻痺人的知覺!
經過無數次的研究、以身試藥,華佗終於研發出以臭麻子花和熱酒製成的麻醉藥,取名「麻沸散」,
而西方直至19世紀才使用麻醉藥來替病人進行手術,可見古人智慧多麼神奇!
【數學】
▎歷史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算到小數點後七位的人……在中國!
大家都知道π=3.14,也許你還知道小數點後幾位是3.1415926,
但早在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祖沖之就已經算到小數點後七位了!
秦漢以前人們是以「周三徑一」來作為圓周率,
但三國時期的數學家劉徽認為這並不夠準確,便依周常與直徑的比例來運算,當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時,求得π=3.14,
並發現當圓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無限增多時,求得的π值越精確,
這便是初步運用了極限概念的割圓術,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概念;
而南北朝數學家祖沖之更是計算到圓內接正24,576邊形,
算出圓周率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在沒有計算機的年代,只用簡陋的算籌等運算工具便能達到如此成果,其貢獻著實令人震驚!
【內容簡介】:
科技發展帶動時代進步,現代的許多儀器、器具都仰賴前人的發明為基礎,再加以改良精進,才能有如今的成果。本書由器具發明、醫藥、天文曆法、建築學、數學、軍事科技等方面,分門別類介紹中國古代科技的發明與技術,這些發明不僅造福後世、推動時代,更讓人感嘆前人的智慧,本書將帶領讀者一覽古代科技發明之無奇不有!
【醫學】
▎在東漢時就有運用在治療時的麻醉藥……麻沸散!
相傳東漢時期的名醫華佗有次在治療病患數小時後,因過於勞累而飲酒,喝醉後便不省人事,
妻子擔心華佗,欲用扎銀針的方法來搶救,卻見他毫無知覺,一探脈搏心跳才確認其平安無事,
酒醒後的華佗聽聞此事相當驚奇,更因此激發靈感──酒可以麻痺人的知覺!
經過無數次的研究、以身試藥,華佗終於研發出以臭麻子花和熱酒製成的麻醉藥,取名「麻沸散」,
而西方直至19世紀才使用麻醉藥來替病人進行手術,可見古人智慧多麼神奇!
【數學】
▎歷史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算到小數點後七位的人……在中國!
大家都知道π=3.14,也許你還知道小數點後幾位是3.1415926,
但早在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祖沖之就已經算到小數點後七位了!
秦漢以前人們是以「周三徑一」來作為圓周率,
但三國時期的數學家劉徽認為這並不夠準確,便依周常與直徑的比例來運算,當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時,求得π=3.14,
並發現當圓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無限增多時,求得的π值越精確,
這便是初步運用了極限概念的割圓術,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概念;
而南北朝數學家祖沖之更是計算到圓內接正24,576邊形,
算出圓周率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在沒有計算機的年代,只用簡陋的算籌等運算工具便能達到如此成果,其貢獻著實令人震驚!
【內容簡介】:
科技發展帶動時代進步,現代的許多儀器、器具都仰賴前人的發明為基礎,再加以改良精進,才能有如今的成果。本書由器具發明、醫藥、天文曆法、建築學、數學、軍事科技等方面,分門別類介紹中國古代科技的發明與技術,這些發明不僅造福後世、推動時代,更讓人感嘆前人的智慧,本書將帶領讀者一覽古代科技發明之無奇不有!
- 前言
- 第一章 發明之光
- 陶甑的問世
- 指南車的發明
- 燒窯業的出現
- 中國最早的輪子
- 熨斗
- 秤的發明
- 鋸的發明
- 橹的發明
- 傘的發明
- 蒸籠的由來
- 理髮工具的發明
- 中國最古老的機器人
- 第二章 科技之幻
- 神奇的古代滴漏
- 蔡倫和造紙術
- 張衡的地動儀
- 賈思勰與《齊民要術》
- 雕版印刷術
- 火藥的發明
-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 指南針的應用
- 世界上最早的自鳴鐘
- 神奇的被中香爐
- 第三章 醫學之花
- 針灸療法的創造與發明
- 四診法的發明
- 《黃帝內經》
- 神奇的麻沸散
- 張仲景和《傷寒雜病論》
- 起源於中國的人痘接種術
- 孫思邈與《千金方》
- 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 第四章 天文曆法之奇
- 農曆的來歷
- 《甘石星經》
- 二十四節氣
- 圭表的用途
- 日晷
- 干支紀年法
- 張衡的渾天說
- 製圖六體理論
- 水運儀象臺
- 楊忠輔與《統天歷》
- 郭守敬的《授時歷》
- 第五章 數學之奧
- 中國最早的計算工具
- 算盤的問世
- 游標卡尺的發明
- 《周髀算經》
- 祖沖之與圓周率
- 楊輝三角
- 李冶與天元術
- 韓信點兵與中國的剩餘定理
- 第六章 建築之美
- 秦代的阿房宮
- 萬里長城
- 洛陽白馬寺
- 李春與趙州橋
- 敦煌莫高窟
- 布達拉宮
- 孔廟大成殿
- 故宮太和殿
- 泰山岱廟天貺殿
- 第七章 農具之用
- 耒耜的發明
- 最早的牛耕
- 桔槔
- 鐵犁
- 耬車的妙用
- 風扇車
- 馬鈞的翻車
- 曲轅犁
- 筒車
- 第八章 手工業之妙
- 冰鑑
- 墨斗
- 古代的提花機
- 水排的發明
- 流光溢彩的唐代陶瓷業
- 中國最早的紙幣—交子
- 棉紡織機的問世
- 魚洗盆的絕妙
- 第九章 軍事之強
- 連環翻板
- 火箭的發明
- 世界上最早的原始步槍—突火槍
- 地雷
- 神火飛鴉
- 水雷
- 康熙時的「神威無敵大將軍」
- 中國最早的「特混艦隊」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299
單本電子書
NT$
209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