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看見自己的責任
曾在印度服事弱勢群體、提供醫療資源多年的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1910-1997)有句名言:「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因著她對天父的愛,她於1929年前往印度,開始了她人生長達數十年在印度的服事。
那時,她年方十九。另外,基督徒所熟知的中國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牧師(James Hudson Taylor,1832-1905)昔日抵達中國時,年方二十一,帶著對福音的使命感踏上陌生的國度。
歷世歷代以來,許多宣教士選擇離開自己的家、舒適圈,前往未知的國度和文化當中,只是為了將福音傳講出去,讓尚未聽聞福音的人能有機會認識主耶穌基督並得到福音的好處。時至今日,隨著個人主義的盛行,以及許多攸關自身利益的考量,我們越來越少看到有人願意用無私大愛去回應弱勢社會群體的需要,即便是在教會之中,也是如此。
因此,若我們真的渴望看到基督信仰給這個動盪的世界帶來改變,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操練「以他人需要為念」的功課!畢竟,主耶穌自己就是我們的榜樣,因祂總是主動地前往當時被貼標籤為罪人或弱勢的群體之中,用祂的愛和醫治的大能重塑他人的生命。
本期【探索的翅膀】專欄,特別邀請選擇離開大城市,前往宜蘭利澤簡鄉間牧養教會的簡孟正牧師撰文,和讀者們分享他的一些觀察和心得。另外,我們在最後一季規劃了【改變】專欄,和各位分享一些正在發生的改變。
因此,若我們真的渴望看到基督信仰給這個動盪的世界帶來改變,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操練「以他人需要為念」的功課!畢竟,主耶穌自己就是我們的榜樣,因祂總是主動地前往當時被貼標籤為罪人或弱勢的群體之中,用祂的愛和醫治的大能重塑他人的生命。
本期【探索的翅膀】專欄,特別邀請選擇離開大城市,前往宜蘭利澤簡鄉間牧養教會的簡孟正牧師撰文,和讀者們分享他的一些觀察和心得。另外,我們在最後一季規劃了【改變】專欄,和各位分享一些正在發生的改變。
- 十月讀經進度(第2頁)
- 【編者前言】(第5頁)
- 【探索的翅膀】(第6頁)
- 10月1日(日)不知道(第8頁)
- 10月2日(一)比萬神都大(第14頁)
- 10月3日(二)憂悶與煩躁的理由(第18頁)
- 10月4日(三)轉黑暗為光明(第22頁)
- 10月5日(四)不過是人(第26頁)
- 10月6日(五)有所預備(第30頁)
- 10月7日(六)幫補與款待(第34頁)
- 10月8日(日)房角石(第38頁)
- 10月9日(一)得恩賜的原因(第44頁)
- 10月10日(二)敬畏之心(第48頁)
- 10月11日(三)行善的力量(第52頁)
- 10月12日(四)貧窮與富足(第56頁)
- 10月13日(五)手和心的清潔(第60頁)
- 10月14日(六)起身回應(第64頁)
- 10月15日(日)選上的人少(第68頁)
- 10月16日(一)留有餘地(第74頁)
- 10月17日(二)踏實(第78頁)
- 10月18日(三)該做之事(第82頁)
- 10月19日(四)效法的對象(第86頁)
- 10月20日(五)誠是什麼?(第90頁)
- 10月21日(六)始終如一(第94頁)
- 10月22日(日)有所分別(第98頁)
- 10月23日(一)互相擔當(第104頁)
- 10月24日(二)不是這樣(第108頁)
- 10月25日(三)以慈愛憐憫弟兄(第112頁)
- 10月26日(四)名不符實(第116頁)
- 10月27日(五)感恩的回饋(第120頁)
- 10月28日(六)偏離的目光(第124頁)
- 10月29日(日)照樣而行(第128頁)
- 10月30日(一)存留(第134頁)
- 10月31日(二)互相建立(第138頁)
- 【改變】(第142頁)
紙本書 NT$ 100
單本電子書
NT$
80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