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臺灣詩薈 連橫於1924年2月在臺北發行之漢語文言雜誌,迄1925年10月,赴杭州西湖養病停刊止,共發行22期。連氏於〈詩薈餘墨〉自稱:「不佞之刊詩薈,厥有二義:一以振興現代之文學,一以保存舊時之遺書。夫知古而不知今,不可也;知今而不知古,亦不可也。故學術尚新,文章尚舊,採其長而棄其短,芟其蕪而揚其芬,而後詩中之精神乃能發現。」又曰:「不佞不能詩也,而敢為詩薈。詩薈者,集眾人之詩而刊之,仍以紹介於眾人,不佞僅任其勞,而臺灣之文學賴以振興,於臺灣之文化不無小補。」詩薈除刊登連橫自己作品,及時人詩鈔、詞鈔、文鈔之外,又有詩存、文存、詩話、詩畸、詩捲等,內容十分豐富。每期持續刊出之先賢遺稿、遺書,於文學文獻之保存,尤彌足珍貴。餘墨一欄,雖非長篇大論,反而能看到連氏之真學識、真正的文學觀。

  • 第一號(民國十三年二月)(第XIII頁)
    • 臺灣詩薈發刊序(第1頁)
    • 詩鈔(第3頁)
    • 沈斯庵詩集(第15頁)
    • 陳旭初詩集(第19頁)
    • 文鈔(第23頁)
    • 文存四首(第29頁)
    • 賜姓始末(第33頁)
    • 臺灣漫錄(第41頁)
    • 謎拾(第47頁)
    • 臺灣詩乘(第53頁)
    • 東海鐘聲(第57頁)
    • 騷壇紀事(第67頁)
  • 第二號(民國十三年三月)(第xxii頁)
    • 詩鈔(第69頁)
    • 汲古書屋徵詩(第79頁)
    • 陳旭初詩集(第85頁)
    • 詞鈔七首(第91頁)
    • 文鈔(第93頁)
    • 文存四首(第101頁)
    • 釋學術(第105頁)
    • 臺灣漫錄(第111頁)
    • 榕西聯蕞(第115頁)
    • 謎拾(第119頁)
    • 臺灣詩乘(第121頁)
    • 折枝傳唱(第125頁)
    • 東海鐘聲(第129頁)
    • 鯤鹿摭聞(第131頁)
    • 騷壇紀事(第133頁)
  • 第三號(民國十三年四月)(第xxiv頁)
    • 詩鈔(第135頁)
    • 汲古書屋徵詩(第143頁)
    • 沈斯庵詩集(第149頁)
    • 潛園琴餘草(第153頁)
    • 詞鈔五首(第157頁)
    • 文鈔(第159頁)
    • 文存五首(第165頁)
    • 顏鄭列傳(第169頁)
    • 鶴道人論詞書(第175頁)
    • 折枝傳唱(第181頁)
    • 花間儷語(第184頁)
    • 東海鐘聲(第185頁)
    • 臺南古跡志(第187頁)
    • 臺灣雜記(第191頁)
    • 兒玉逸事(第193頁)
    • 茗談(第195頁)
    • 尺牘(第199頁)
    • 騷壇紀事(第201頁)
  • 第四號(民國十三年五月)(第xxvi頁)
    • 詩鈔(第203頁)
    • 南遊吟草(第211頁)
    • 沈斯庵詩集(第215頁)
    • 潛園琴餘草(第219頁)
    • 文鈔(第223頁)
    • 文存(第229頁)
    • 原詩(第233頁)
    • 寧靖王列傳(第237頁)
    • 臺灣詩乘(第241頁)
    • 折枝傳唱(第245頁)
    • 東海鐘聲(第247頁)
    • 臺灣漫錄(第249頁)
    • 稗海紀遊(第253頁)
    • 榕西隨筆(第257頁)
    • 謎拾(第261頁)
    • 詩意(第263頁)
    • 臺灣詩社大會記(第267頁)
    • 騷壇紀事(第269頁)
  • 第五號(民國十三年六月)(第xxviii頁)
    • 詩鈔一(第271頁)
    • 詩鈔二(第279頁)
    • 沈斯庵詩集(第285頁)
    • 潛園琴餘草(第291頁)
    • 詞鈔六首(第295頁)
    • 文鈔(第297頁)
    • 文存三首(第301頁)
    • 論衡(第305頁)
    • 陳永華列傳(第307頁)
    • 臺灣詩乘(第311頁)
    • 劍潭夜光(第315頁)
    • 臺灣古跡志(第317頁)
    • 稗海紀遊(第321頁)
    • 筆史(第325頁)
    • 愛吾廬題跋(第331頁)
    • 小說(第335頁)
    • 尺牘(第337頁)
    • 騷壇紀事(第339頁)
  • 第六號(民國十三年七月)(第xxx頁)
    • 詩鈔(第341頁)
    • 張蒼水詩錄(第351頁)
    • 潛園琴餘草(第355頁)
    • 文鈔(第359頁)
    • 文存四首(第363頁)
    • 一元論(第367頁)
    • 東瀛紀事(第373頁)
    • 寄鶴齋詩話(第377頁)
    • 東海鐘聲(第381頁)
    • 八州遊記(第383頁)
    • 臺灣漫錄(第391頁)
    • 稗海紀遊(第395頁)
    • 榕西聯叢(第399頁)
    • 野史叢談(第403頁)
    • 騷壇紀事(第405頁)
  • 第七號(民國十三年八月)(第xxxii頁)
    • 詩鈔(第407頁)
    • 臺灣詠史(第415頁)
    • 張蒼水詩錄(第419頁)
    • 詞鈔(第423頁)
    • 論衡(第425頁)
    • 一元論(第427頁)
    • 林圯林鳳列傳(第433頁)
    • 寄鶴齋詩話(第435頁)
    • 臺灣詩乘(第439頁)
    • 折枝傳唱(第443頁)
    • 八州遊記(第445頁)
    • 臺南古蹟志(第453頁)
    • 稗海紀遊(第457頁)
    • 說火星(第461頁)
    • 榕西隨筆(第465頁)
    • 謎拾(第469頁)
    • 碧桃女子(第471頁)
    • 尺牘(第473頁)
    • 騷壇紀事(第475頁)
  • 第八號(民國十三年九月)(第xxxiv頁)
    • 詩鈔(第477頁)
    • 臺灣詠史(第485頁)
    • 張蒼水詩錄(第489頁)
    • 潛園琴餘草(第493頁)
    • 文鈔(第497頁)
    • 文存三首(第501頁)
    • 一元論(第505頁)
    • 劉國軒列傳(第511頁)
    • 寄鶴齋詩話(第517頁)
    • 東海鐘聲(第521頁)
    • 八州遊記(第523頁)
    • 臺灣漫錄(第529頁)
    • 裨海紀遊(第533頁)
    • 指南鍼考(第537頁)
    • 愛吾廬題跋(第539頁)
    • 星洲懷古(第543頁)
    • 騷壇紀事(第545頁)
  • 第九號(民國十三年十月)(第xxxvi頁)
    • 詩鈔(第547頁)
    • 臺灣詠史(第555頁)
    • 梁鈍庵詩稿(第559頁)
    • 詞鈔六首(第563頁)
    • 文鈔(第565頁)
    • 文存二首(第569頁)
    • 一元論(第573頁)
    • 東瀛紀事(第579頁)
    • 寄鶴齋詩話(第587頁)
    • 臺灣詩乘(第591頁)
    • 東海鐘聲(第595頁)
    • 八州遊記(第597頁)
    • 臺南古蹟志(第603頁)
    • 裨海紀遊(第607頁)
    • 留聲器考(第611頁)
    • 鯤鹿摭聞(第613頁)
    • 騷壇紀事(第615頁)
  • 第十號(民國十三年十一月)(第xxxviii頁)
    • 詩鈔(第617頁)
    • 臺灣詠史(第625頁)
    • 梁鈍庵詩稿(第629頁)
    • 潛園琴餘草(第633頁)
    • 仲可詞(第637頁)
    • 東西科學考證(第639頁)
    • 洪範之社會學的研究(第647頁)
    • 梁鈍庵先生傳(第657頁)
    • 寄鶴齋詩話(第659頁)
    • 東海鐘聲(第663頁)
    • 臺灣漫錄(第665頁)
    • 八州遊記(第669頁)
    • 稗海紀遊(第675頁)
    • 榕西聯蕞(第679頁)
    • 書鄭氏故將(第681頁)
    • 騷壇紀事(第685頁)
  • 第十一號(民國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發行)(第xl頁)
    • 詩鈔(第687頁)
    • 梁鈍庵詩稿(第695頁)
    • 潛園琴餘草(第699頁)
    • 詞鈔六首(第703頁)
    • 文鈔(第705頁)
    • 文存(第709頁)
    • 東瀛紀事(第713頁)
    • 林占梅列傳(第717頁)
    • 寄鶴齋詩話(第721頁)
    • 崑曲淺說(第725頁)
    • 八州遊記(第731頁)
    • 臺灣漫錄(第735頁)
    • 稗海紀遊(第739頁)
    • 謎拾(第743頁)
    • 愛吾廬題跋(第745頁)
    • 榕西隨筆(第749頁)
    • 騷壇紀事(第753頁)
  • 第十二號(民國十三年十二月卅一日發行)(第xlii頁)
    • 詩鈔一(第755頁)
    • 詩鈔二(第763頁)
    • 東游雜詩(第767頁)
    • 赤嵌集(第771頁)
    • 無悶草堂詩餘(第775頁)
    • 文鈔(第777頁)
    • 我對於漢文的感想(第781頁)
    • 憎新主義與愛新主義(第787頁)
    • 明季寓賢列傳(第795頁)
    • 寄鶴齋詩話(第805頁)
    • 臺灣詩乘(第809頁)
    • 一剪梅(第813頁)
    • 延平慶誕碑記(第815頁)
    • 番俗摭聞(第819頁)
    • 左傳索隱(第825頁)
    • 紀五使喚(第827頁)
    • 榕西隨筆(第829頁)
    • 長生殿酒籌(第833頁)
紙本書 NT$ 261
單本電子書
NT$ 183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