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新新聞 2023/09/28 [第1908期]:糧草危機
  • 點閱:22
  • 並列題名:The journalist
  • 作者: 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編著
  • 出版社: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23.09
  • 格式:PDF,JPG
  • 頁數:72
  • 附註:周刊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0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糧草危機

侯友宜誤判情勢募款慘澹 黨中央叫窮 國民黨大軍未發恐坐困愁城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9月14日出訪美國,雖然其中出現將三民主義從「民生、民權、民族?變成「民有、民治、民享?的烏龍,或是詢問墨西哥裔美國民眾是不是「新北原住民?的插曲,但「巧遇」同為警察出身的紐約市長艾瑞克·亞當斯(Eric Adams),論述上跟隨國民黨中央提出「3D戰略」,分別為deterrence(嚇阻)、dialogue(對話)、de-escalating(降低緊張與風險),整體來說到目前為止,侯此次訪美之旅並不失分。
侯友宜訪美回台後,除了政策議題會繼續推動,像是原本在出訪前就要拋出的治安政策,延後到訪美回台後出場外,.............

◎ 戴祺修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908期〉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
  • 專欄(第1頁)
    • 風評:陳建仁不需要跟著農業部鬼扯「那60億元」(第1頁)
    • 朱淑娟專欄:基泰大直的教訓──監督陳情機制失靈,建案損鄰不斷發生(第3頁)
    • 呂紹煒專欄:同病相憐,中德生同樣的經濟病!(第6頁)
    • 閻紀宇專欄:「狂人」當總統?!阿根廷十月大選見真章(第8頁)
  • 封面故事 侯友宜誤判、朱立倫恐「山窮水盡」 國民黨大軍未發糧草告急(第11頁)
  • 政壇透視(第15頁)
    • 中國介選「靜悄悄」?國安單位揭中方「擴大器」換招改從這點下手(第15頁)
    • 證據刪光光!檢調曾發動猛攻卻拿不下李忠庭 政風系統熱議怎麼辦高虹安(第17頁)
    • 豪宅、名車、獻金 押寶高虹安拉下林智堅 左右新竹政局的建商們(第22頁)
  • 透明政府(第26頁)
    • 誰是主導開發背後靈?社子島區段徵收財團吞下萬坪土地 近年養地區塊曝光(第26頁)
    • 台鹽綠能國家隊綠營權貴大起底 「小英之友」陳文宏事業包山包海(第33頁)
  • 公共政策(第37頁)
    • 不採礦後就非礦業用地?政府「監管長期放空」 違建爭議恐不只賴清德老家(第37頁)
    • 排富補助老人健保費 是為了老人、年輕人,還是選舉?(第42頁)
    • 外籍看護工早供不應求 放寬巴氏量表也難解的長照問題不只是缺工(第48頁)
  • 軍事縱橫 在兩岸緊張之際,終於浮出水面的國造潛艦(第56頁)
  • 習近平的中國 火箭軍有什「短板」讓習近平動怒?(第58頁)
  • 世界與台灣 在野領袖李在明絕食,南韓政局動盪(第61頁)
  • 財經熱點 你都拿錢請業務員繳?解密保費挪用手法 震動金管會「黃天牧條子連下」(第65頁)
紙本書 NT$ 128
單本電子書
NT$ 115

點數租閱 15點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0
訂閱雜誌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