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生—一流匠人教你從零開始學木作 ╳匠人與他們的原木生活
-
點閱:26
90人已收藏
- 作者: 青風編輯部 著
- 出版社:樂木文化
- 出版年:2020
- 集叢名:人研:10
- ISBN:9789869673532
- 格式:PDF,JPG
- 頁數:260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11
[專訪43位頂尖匠人 ╳ 文化藝術工作者 ╳ 新生代跨界設計師,
深度探討家具哲匠的精湛工藝與原木生活]
人的一生,我們稱呼他為人生。
如果木頭有知覺的話,那木頭的一生又會是怎樣的故事呢 ?
遇見,於是木生。
從「遇見」展開序幕,橫跨兩岸三地不同的城市,橫跨過去與未來更迭 的時光,從設計人的創意巧思、木藝哲匠的技藝智慧、百年木匠家族「承心承意」的世代傳 承,見證了六十年設計哲匠們作品、空間與人的對話。
溫暖動人的故事與初心,他們與「木」相遇— 現代舞蹈家、當代藝術家、僧人、茶師...跨越人群,木頭與人展開近距離的接觸,相遇帶來不 同的契機、心境、啟發與故事。
在開始學木藝前,要先磨一套自己專用的刀具?工欲善其事前,利其器的範疇也包含製作者的心。
每一段故事,每一位講述,都是濃重猶如木頭內藴的木紋,每個紋路都留下精彩生動的 紀錄。
回歸人本,自然之木與人文生活相融相會,是為「木生」。
一根木頭,一把工具,一雙手, 匠魂入神
木生,見證安平府城百年木藝家族興衰變革
百年薪火傳承 ,新舊融合
六十載光陰鐫刻的「善念、頂眞、永續」,從台南安平的小巷,飛躍時空,從洛本天津 仁波切噶瑪噶居寺的索薪展開木生的旅程;從人文和藝術跨界,品讀當代藝術家楊納超現實 主義中萬物與人的作品;從多才多藝的跨界設計師郭俠邑的《蒲公英書席計畫》,讓更多人 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從百年木工家族第二代經營者周敬堯、江文義與葉武東的專訪中見證臺 灣一甲子家具產業的興衰變革,以及如何走向國際舞台的歷程;從侯世光博士投入技藝傳承 敎育,成為光的發散與延續者讓家具設計與技術被全世界看見;從設計師林垂弘在泰國曼谷 「研石造物」的跨界設計中,一場木與石交織的盛典,讓35萬人遇見來自臺灣的好設計;從 臺灣家具產業協會理事長簡慶裕為宜蘭傳藝靑木工坊設計的「請坐」禪椅中,展現臺灣人的 好客與熱情;從設計師張顥瀚作品《旭日疊峰》中感受對木匠父親的崇敬與深厚情感;從魯 班學堂堂長黃俊傑與弟子簡玉林的師徒對談中感受到新世代培育刻不容緩;更從11位創新設 計的新世代職人中,感受到一股不容小覷的設計新勢力正在蔓延。
木生旅程未完,待續。
【匠人匠心,鋸、磨、量、雕,處處是哲學】
書中更收錄魯班小學堂從認識木構造建築、車枳與
老祖宗傳承的榫卯工藝、匠人們代代相傳的木作俚語
工匠從自己的器具、打磨的功夫,精準地計算尺寸與接榫,無不是生活的功夫,更是一種與木對話的哲學。魯班學堂中,要學會木工,第一件事是學會如何做出一套自己的工具,除了工欲善其事外,更是磨刀磨心,磨出耐心才能從中淬鍊出純青技藝,躍然木中。
【創意無設限,跨世代對談】
師者如父,老師傅教徒弟,不僅學技藝還要學做人!過去時代收徒弟可不像補習 班,繳了學費學完就走。製作好的藝品,同樣也要有木頭般質樸紮實的為人!嚴格的匠人老師傅,以前如何帶學徒?
傳統工法的接榫技術,在師傅手中變化萬千,比起釘槍接合,更著重木頭本身的結構,在計算之間更是為了完美「斤斤計較」。現代傳統工法逐漸失傳,當現代設計師與藝術家遇見木藝老工法,注入全新的啟發與能量!
跨世代對談:父子與師徒漫談木藝人生
跨世代見學:新世代設計職人榫卯見習,活用榫卯設計創意家具
(每篇均附設計師手稿)
如果木頭有知覺的話,那木頭的一生又會是怎樣的故事呢 ?
遇見,於是木生。
從「遇見」展開序幕,橫跨兩岸三地不同的城市,橫跨過去與未來更迭 的時光,從設計人的創意巧思、木藝哲匠的技藝智慧、百年木匠家族「承心承意」的世代傳 承,見證了六十年設計哲匠們作品、空間與人的對話。
溫暖動人的故事與初心,他們與「木」相遇— 現代舞蹈家、當代藝術家、僧人、茶師...跨越人群,木頭與人展開近距離的接觸,相遇帶來不 同的契機、心境、啟發與故事。
在開始學木藝前,要先磨一套自己專用的刀具?工欲善其事前,利其器的範疇也包含製作者的心。
每一段故事,每一位講述,都是濃重猶如木頭內藴的木紋,每個紋路都留下精彩生動的 紀錄。
回歸人本,自然之木與人文生活相融相會,是為「木生」。
一根木頭,一把工具,一雙手, 匠魂入神
木生,見證安平府城百年木藝家族興衰變革
百年薪火傳承 ,新舊融合
六十載光陰鐫刻的「善念、頂眞、永續」,從台南安平的小巷,飛躍時空,從洛本天津 仁波切噶瑪噶居寺的索薪展開木生的旅程;從人文和藝術跨界,品讀當代藝術家楊納超現實 主義中萬物與人的作品;從多才多藝的跨界設計師郭俠邑的《蒲公英書席計畫》,讓更多人 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從百年木工家族第二代經營者周敬堯、江文義與葉武東的專訪中見證臺 灣一甲子家具產業的興衰變革,以及如何走向國際舞台的歷程;從侯世光博士投入技藝傳承 敎育,成為光的發散與延續者讓家具設計與技術被全世界看見;從設計師林垂弘在泰國曼谷 「研石造物」的跨界設計中,一場木與石交織的盛典,讓35萬人遇見來自臺灣的好設計;從 臺灣家具產業協會理事長簡慶裕為宜蘭傳藝靑木工坊設計的「請坐」禪椅中,展現臺灣人的 好客與熱情;從設計師張顥瀚作品《旭日疊峰》中感受對木匠父親的崇敬與深厚情感;從魯 班學堂堂長黃俊傑與弟子簡玉林的師徒對談中感受到新世代培育刻不容緩;更從11位創新設 計的新世代職人中,感受到一股不容小覷的設計新勢力正在蔓延。
木生旅程未完,待續。
【匠人匠心,鋸、磨、量、雕,處處是哲學】
書中更收錄魯班小學堂從認識木構造建築、車枳與
老祖宗傳承的榫卯工藝、匠人們代代相傳的木作俚語
工匠從自己的器具、打磨的功夫,精準地計算尺寸與接榫,無不是生活的功夫,更是一種與木對話的哲學。魯班學堂中,要學會木工,第一件事是學會如何做出一套自己的工具,除了工欲善其事外,更是磨刀磨心,磨出耐心才能從中淬鍊出純青技藝,躍然木中。
【創意無設限,跨世代對談】
師者如父,老師傅教徒弟,不僅學技藝還要學做人!過去時代收徒弟可不像補習 班,繳了學費學完就走。製作好的藝品,同樣也要有木頭般質樸紮實的為人!嚴格的匠人老師傅,以前如何帶學徒?
傳統工法的接榫技術,在師傅手中變化萬千,比起釘槍接合,更著重木頭本身的結構,在計算之間更是為了完美「斤斤計較」。現代傳統工法逐漸失傳,當現代設計師與藝術家遇見木藝老工法,注入全新的啟發與能量!
跨世代對談:父子與師徒漫談木藝人生
跨世代見學:新世代設計職人榫卯見習,活用榫卯設計創意家具
(每篇均附設計師手稿)
- 推薦序 Foreword(第6頁)
- 復甦傳統能量,開創設計新思維 | 何武賢(第6頁)
- 木息蘊藉的傳承精神 | 孫群(第8頁)
- 60年,一步一腳印的真價值 | 詹怡宜(第10頁)
- 前言 Introduction(第11頁)
- 始於「遇見」,終於「美好」的關係學(第11頁)
- Chapter 1 遇見.木生(第18頁)
- 洛本天津仁波切的人生行旅-洛本天津仁波切(第20頁)
- 「海嶼」重生的廢棄木料-當代舞蹈家 廖末喜(第28頁)
- 未來後人類時代的跨界藝術-當代藝術家 楊納(第34頁)
- 家的溫度與記憶-清庭創辦人暨創意總監 石大宇(第40頁)
- 讓生活本質與空間共舞交談-近境制作設計總監 唐忠漢(第46頁)
- 東方花藝大師的美日原創-CNFlower 西恩創辦人 凌宗湧(第52頁)
- 好設計,拉近彼此關係- 青埕建築整合設計創始人/執行長 郭俠邑(第56頁)
- 木材邊角廢料再生新觀點-尚策設計聯合創始人 陳子俊(第64頁)
- 「家具」內裝空間的靈魂要角-臺灣大學圖書館前館長 林光美(第70頁)
- 以原木創作出感性的人文空間-天涵空間設計總監 楊書林(第74頁)
- 設計講求的和諧性-臺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前理事長 王明川(第82頁)
- 木生的千麗百色,起滅輪迴詮釋生命之行-新水墨創作藝術家 澤一乃柏.藍君(第86頁)
- 臺南古都茶師,吟詩細看人與樹的生命地景-十八卯茶屋負責人 葉東泰(第94頁)
- 當家具成為「家」的有形符號-設計師 蘇偉傑(第100頁)
- 魯班小學堂:認識木構造建築(第106頁)
- Chapter 2 遇見.設計哲匠(第114頁)
- 投入技藝傳承教育,成為光的發散與延續者- 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 退休教授 侯世光(第116頁)
- 臺灣國寶木藝大師與他的教育行旅-魯班學堂堂長 黃俊傑(第122頁)
- 巧聖道心 木藝導師-藝匠 李萬財(第130頁)
- 魯班小學堂:認識車枳(第134頁)
- 匠人們的木作俚語(第135頁)
- Chapter 3 遇見.60年木魂(第138頁)
- 復興家具美學,遇見木與人的溫度-永興家具事業集團營運長 周敬堯(第140頁)
- 以日本工藝世家為師,不斷追求「極致」的經營哲學-永興祥木業負責人暨臺南.家具產業博物館館長 江文義(第146頁)
- 傳統變革.60年老牌變身文創潮牌-永興家具事業集團執行長 葉武東(第154頁)
- 自然木質與人文交會而綻的光陰歲月-永興家具事業集團臺灣區營業部協理 江淑妹(第164頁)
- 三代共宅,關於人與屋的共生學-臺灣家具產業協會理事長 簡慶裕(第172頁)
- 漢風設計,終成「大器」-永興家具事業集團設計總監 盧圓華(第182頁)
- 「會呼吸」的匠人精神-青築設計主任 林垂弘(第192頁)
- 四十年技藝傳承,職人的敬心篤意-永興家具事業集團技術總監 王登發(第200頁)
- 斜槓木職人,人與設計的對話-永興家具事業集團品牌策略長 陳悠溱(第204頁)
- 有形×無形的傳承-魯班學員蔡秉學、謝明憲、翁嘉聲(第208頁)
- 魯班小學堂:百年傳承的匠藝文化記痕-榫卯工藝(第212頁)
- Chapter 4 傳承.讓遇見更美好(第220頁)
- 血緣延續工藝魂:父子對談薪火相傳-木藝匠人 張文輝×無界象限國際設計執行總監 張顥瀚(第222頁)
- 匠藝師心不自用:師徒對談木藝昂揚-魯班學堂堂長黃俊傑×副堂長簡玉林(第232頁)
- 傳承.新世代設計職人 當新舊融合×創意與技藝的無限變革(第240頁)
- 創意與技藝的交融-榫卯工藝的展現是世代匠魂的對話(第241頁)
- 1. 跨界融匯,創造設計新空間-禾宅舍季室內裝修 執行總監 呂文志(第242頁)
- 2. 淬煉×古藝-森沛設計總監 李季遠(第243頁)
- 3. 老技法華麗轉身-可言殳言十室內設計 藝術總監 王可容(第244頁)
- 4. 重修舊好+設計翻轉-可言殳言十室內設計 執行總監 徐偉泓(第245頁)
- 5. 提煉,工藝質感-懷特室內設計設計師 林志隆(第246頁)
- 6. 恆越時空,呈現多元新風貌-抱璞室內設計總監 周言睿(第247頁)
- 7. 與時並進的木作古藝-寬居國際室內設計 設計總監 柯韋存(第248頁)
- 8. 圓融×傳承-寬居國際室內設計 執行總監 許家慈(第249頁)
- 9. 延展工藝技法,形塑設計的無限可能-石方空間設計 設計總監 陳泓元(第250頁)
- 10. 新×舊 完美融合-爾聲空間設計師 陳榮聲(第251頁)
- 11. 簡約,凝鍊設計新風格-夢溪設計 藝術總監 奧思(第252頁)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