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我是誰?美國小說中的文化屬性
  • 點閱:298
    115人已收藏
  • 作者: 何文敬著
  • 出版社:書林出版 紅螞蟻圖書經銷代理
  • 出版年:2010
  • 集叢名:文學觀點:07
  • ISBN:9789574453443
  • 格式:PDF,JPG
  • 頁數:382
  • 書籍難度(SR):765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高於十二年級
  • 附註:含索引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2

在當代美國文化研究論述中,種族、性別與階級三者鼎足而立,彼此之間交叉滲透,疊合歧出,形成錯綜複雜的社會文化網路。本書介紹了九位美國作家和一位導演如何再現文化屬性等議題。

 

第一篇:經典美國小說。主要研究兩位南方白人作家,福克納 (William Faulkner) 是一九五○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而凱特.蕭邦 (Kate Chopin) 的經典作品《覺醒》(The Awakening) 則是一九七○年代以來深受女性主義和批評家所青睞。

第二篇:族裔美國小說。探討五位華裔美國作家的作品,包括湯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的《女勇士》(The Woman Warrior: Memoirs of a Girlhood among Ghosts)、雷霆超 (Louis Chu) 的《喫一碗茶》 (Eat a Bowl of Tea)、徐忠雄 (Shawn Hsu Wong) 的《家鄉》 (Homebase)、雷祖威 (David Wong Louie) 的《愛之慟》(Pangs of Love) 和莊華 (Chuang Hua) 的《跨洋渡海》 (Crossings)。

另外一篇研究檢視十九世紀末葉非裔美國作家蔡士納 (Charles Waddell Chesnutt) 的長篇作品《傳統精髓》(The Marrow of Tradition)。附錄分析了大衛‧林區 (David Lynch) 的電影《藍絲絨》(Blue Velvet)。以及探討了諾貝爾文學獎桂冠童妮.摩里森的所有長篇小說。

何文敬

美國密西根大學美國文化研究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師大英語研究所兼任教授。現任逢甲大學外文系教授。著有〈福克納早期作品中的階級議題〉等中、英論文近四十篇;譯有《神話與文學》、《天堂樹》、《寵兒》等。編有《第四屆美國文學與思想研討會論文選集:文學篇》,與單德興合編《文化屬性與華裔美國文學》和《再現政治與華裔美國文學》等。

  • 自序(第i頁)
  • 緒論 文化屬性在美國(第v頁)
  • 輯一 經典美國小說(第1頁)
    • 一、 福克納《塵中幡》/《沙特瑞斯》與〈曾經有位皇后〉中的異種混血(第3頁)
    • 二、 凱特.蕭邦《覺醒》中的自然主義傾向(第17頁)
    • 三、 凱特.蕭邦《覺醒》中的三位父權人物(第35頁)
    • 四、 逃避現實的現代摩西:重評福克納的以撒.麥卡斯林(第57頁)
    • 五、 福克納早期作品中的階級議題(第83頁)
    • 六、 福克納對現代性的批判:以〈大亨〉和〈無聊故事〉為例(第109頁)
  • 輯二 族裔美國小說(第129頁)
    • 一、 我是誰?:湯亭亭《女勇士》中的屬性建構(第131頁)
    • 二、 延續與斷裂:雷霆超《喫一碗茶》裡的文化屬性(第147頁)
    • 三、 蔡士納《傳統精髓》中的種族與階級(第169頁)
    • 四、 銘刻先人軌跡:《家鄉》中華美自我的再現(第187頁)
    • 五、 跨種族的兩性關係與兩代衝突:雷祖威的《愛之慟》(第211頁)
    • 六、 與過去協商:莊華《跨洋渡海》中的性別不平等(第239頁)
  • 附錄(第259頁)
    • 一、 鎖鏈、桂冠與慈悲:童妮.摩里森的小說世界(第261頁)
    • 二、 從後現代美學析論《藍絲絨》的雙重敘述與互文性(第293頁)
  • 原文出處(第317頁)
  • 引文書目(第319頁)
  • 索引(第343頁)
紙本書 NT$ 350
單本電子書
NT$ 245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2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