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本書為《戲曲演進史》的〔金元明北曲雜劇編〕前拾參章,截至金元奪魁之作《西廂記》止。
北曲雜劇乃相對南曲戲文而言,雖然南戲成立的時間比北劇早約二十數年,但由於蒙元統一南北,北劇發達的時代就比南戲早得多。首章耙梳北曲雜劇的先後「名稱」,考究名實,分為七期,以見其逐次演進之歷程。再以五章作全面性之觀察,其一剖析政治社會、藝文理論與交通宗教等時空背景,其二綜觀其劇目、題材與內容,其三概述雜劇流布六大中心及簡述作家作品,其四述論元明雜劇之曲論觀點,其五針對北曲雜劇外在結構「體製規律」之淵源與形成、劇場與劇團、穿關與裝扮、樂曲、樂器與科白,乃至於內在結構「排場」之概念及搬演前後和過程皆予以考述。
第柒章起進入作家與劇作之述評。於此先檢討所謂「元曲四大家」之爭論始末與定論,以作為其後論說關馬鄭白之依據。第捌章至第拾貳章逐一述評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及喬吉、高文秀、李文蔚、康進之等作家作品。於拾參章重新釐清《錄鬼簿》所著錄的《西廂記》及今本北曲《西廂記》的源流與差異。
明初百餘年北曲雜劇進入餘勢期,留待下一冊與〔明清南雜劇編〕合觀之。

作者簡介

曾永義
1941年生,台灣省台南縣人。國家文學博士,現任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特聘研究講座教授,2014年當選第30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學術和教學以戲曲為主體,俗文學、韻文學和民俗藝術為羽翼。海外訪學經歷豐富,曾以訪問學人或客座教授身分赴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密西根大學、史丹佛大學、萊頓大學、魯爾大學、香港大學。並為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戲曲學院等大陸十數所學校之客座教授。

曾獲學術榮譽:國家文藝獎、四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兩度國科會優良研究獎、中山文藝獎、國科會特約研究計畫主持人、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教育部第52屆學術獎、教育部第13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兩度執行科技部「人文行遠專書寫作計畫」。
著有學術著作《明雜劇概論》、《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論說戲曲》、《戲曲源流新論》、《從腔調說到崑劇》、《俗文學概論》、《戲曲腔調新探》、《地方戲曲概論》、《戲曲學》、《戲曲歌樂基礎之建構》、《戲曲劇種演進史考述》等二十餘種。
散文集有《蓮花步步生》、《飛揚跋扈酒杯中》、《人間愉快》、《清風明月春陽》和《椰林大道五十年》等七種。
戲曲劇本創作總計22種,包含崑劇9種,京劇8種,歌劇3種,歌子戲與豫劇各1種,2016年集結18種出版劇本彙編《蓬瀛五弄》、《曾蓬瀛續弄》二書。
教學、研究之餘,長年從事民族藝術之維護發揚與研究工作,四十餘度率團赴歐美亞非列國做文化交流。2016年馬英九總統頒授「二等景星勳章」,2020年獲頒第31屆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特別獎,可以印證其一生殊勝的學術成就。
  • 丁〔金元明北曲雜劇編〕
    • 序說
  • 第壹章 北曲雜劇之淵源、形成與分期
    • 引言
    • 一、小戲群源生期「金院本」
    • 二、小戲發展轉型過渡大戲期「金院么」
    • 三、大戲形成始興期「金蒙么末」
    • 四、北方大戲大盛期「蒙元么末與元雜劇」
    • 五、大戲南北全盛期「元雜劇」
    • 六、大戲衰落期「元雜劇」
    • 七、大戲餘勢期「明初北曲雜劇」
    • 結語
  • 第貳章 蒙元北曲雜劇之背景
    • 一、蒙元之政治社會
    • 二、蒙元文人之遭遇
    • 三、蒙元之藝文理論與曲詞之特質
    • 四、蒙元之宗教、交通、商業與雜劇之興盛
  • 第參章 元代北曲雜劇之劇目、題材與內容
    • 一、劇目著錄
    • 二、題材類型
    • 三、內容特色
    • 四、語言運用:從戲曲語言說到北劇語言
  • 第肆章 蒙元北曲雜劇流布之六大中心及其作家作品簡述
    • 引言
    • 一、中州雜劇之作家與作品
    • 二、大都雜劇之作家與作品
    • 三、真定雜劇之作家與作品
    • 四、平陽雜劇之作家與作品
    • 五、東平雜劇之作家與作品
    • 六、杭州雜劇之作家與作品
    • 結語
  • 第伍章 北曲雜劇之理論述評:從元代到明初
    • 引言
    • 一、胡祗遹等之「零金片語」
    • 二、芝菴《唱論》
    • 三、周德清《中原音韻》
    • 四、鍾嗣成《錄鬼簿》與賈仲明《錄鬼簿續編》
    • 五、夏庭芝《青樓集》
    • 六、明人《太和正音譜》之作者問題及其曲論
    • 結語
  • 第陸章 蒙元北曲雜劇之藝術成分與搬演過程
    • 引言
    • 一、北曲雜劇外在結構「體製規律」之淵源與形成
    • 二、北曲雜劇的劇場與劇團
    • 三、北曲雜劇之穿關與裝扮
    • 四、元代北曲雜劇之樂曲、樂器與科白
    • 五、元代北曲雜劇內在結構「排場」之概念與舉例
    • 六、元代北曲雜劇搬演前後及其過程
    • 結語
  • 第柒章 所謂「元曲四大家」
    • 引言
    • 一、元明清相關資料十三條
    • 二、對歷來諸家爭論的觀察
    • 三、王國維對「四家」關白馬鄭之評騭
    • 四、對王國維看法的斟酌和補充
    • 結語
  • 第捌章 關漢卿研究及其展望
    • 引言
    • 一、關漢卿在元明清文獻中的相關記載
    • 二、關漢卿研究的熱潮
    • 三、關漢卿研究的取向
    • 四、關漢卿研究的檢討和展望
    • 結語
  • 第玖章 關漢卿雜劇述評
    • 引言
    • 一、關漢卿生平及其雜劇概論
    • 二、《救風塵》述評
    • 三、《竇娥冤》述評
    • 四、《單刀會》述評
    • 五、現存其他諸劇簡述
    • 結語
  • 第拾章 馬致遠雜劇述評
    • 引言
    • 一、馬致遠的生平
    • 二、《元曲選》壓卷之作:歷史劇《漢宮秋》
    • 三、元代士子的心聲:文士劇《薦福碑》
    • 四、解脫塵寰、逍遙物外的冥想:度脫劇《岳陽樓》等三種
    • 五、元代士子的團圓夢:妓女劇《青衫淚》
    • 結語
  • 第拾壹章 白樸、鄭光祖雜劇述評
    • 一、白樸生平
    • 二、白樸《梧桐雨》述評
    • 三、白樸《牆頭馬上》述評
    • 四、鄭光祖生平與所撰劇目
    • 五、鄭光祖《周公攝政》與《王粲登樓》述評
    • 六、鄭光祖《倩女離魂》與《㑳梅香》述評
  • 第拾貳章 喬吉及其他作家述評
    • 一、喬吉
    • 二、高文秀
    • 三、李文蔚
    • 四、康進之
  • 第拾參章 今本《西廂記》綜論
    • 引言
    • 一、今本《西廂記》作者之問題
    • 二、今本《西廂記》的藍本
    • 三、今本《西廂記》在藝術上之成就
    • 四、今本《西廂記》在文學上之成就
    • 結語
  • 版權宣告
  • 封 底
紙本書 NT$ 990
單本電子書
NT$ 743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