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味手帖 NO. 12, 鄉村博物館:尋找自己是誰的方法
- 點閱:15
- 作者: 地味手帖編輯部 著
- 出版社:裏路
- 出版年:2024
- 集叢名:地味手帖:12
- ISBN:9786269518180
- EISBN:9786269852741 EPUB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53391
- 系列書: 地味手帖,本系列共18本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繁簡轉換功能
鄉村博物館的存在,
不只是為了過去,
更在尋求指向未來的路。
|本期特輯──鄉村博物館|
走訪各地鄉鎮時,稍留心,會發現有著各式文物館、紀念館、文化館、故事館……,鋪蓋著灰塵和歲月痕跡的指標招牌,指引著過去的地方文化經驗。數量之頻密,讓人不由得好奇這些館舍由誰經營?誰會來參觀?又為何各地都能看見鄉鎮型館舍?
藉由這些提問,我們邀請到長期參與宜蘭社區發展的陳育貞、台藝大文化資源學院院長的林承緯,和擅博物館學與文化政策的林玟伶,以文資、社區和博物館三方視角對談,談鄉村博物館的脈絡由來、現況和參與經驗,了解到各地在1980~1990年代社會風氣、社造趨勢下而啟的本土文化追尋,及至2000年後的地方文化館政策導引,而有了鄉村博物館的整體發展輪廓。
依此為基礎,實地拜訪宜蘭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和大二結紙文化館,了解經營者大二結文化基金近30年來深厚的社區能量;雲林的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運籌團隊,扮演多點溝通和推動平台,帶動地方眾多文化館的活力;近年來極受矚目的「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將長久以來的社造能量,逐步引導至生態博物館的路徑。三種地方案例,展現出由一群人、一個團隊和一個館舍而出發的起點,如何展開多點串聯、人地相連的豐沛經驗。
接著,藉由各路博物館人、策展者和插畫家的分享,從紙上飛躍至金門、馬祖、花蓮、台東、台南、屏東……及至日本和摩洛哥的地方館舍,從中可看見在地人透過博物館方法,召喚出一段段產業、生態、工藝、族群、歷史等記憶,逐步拼湊出「自己是誰」的完整樣貌。
每個地方都是獨一無二的典藏。透過鄉村博物館,濃縮見證了有限的人生,如何延續對土地和對人事的地方關懷,並以此為踏石,尋求指向未來的路。
- 封面
- 第十三封信.The Thirteen Letter成為未來的星火
- Sight 觀看的視線
- 時刻 謝謝身體/盛琳×Evan lin
- 場景 好好對待生命的山邊社區/林靜怡
- 建築 新公共建築學/邱家驊
- 人 地方的策展媽媽/李政道
- Feature 特輯
- 館視角 毎個地方都是獨一無二的典藏/王巧惠
- 非典型博物館學 從一群人出發 家園就是文化生產的基地/鄒欣寧
- 非典型博物館學 從一個團隊出發 人和館,共同喚醒和改變地方/李佳芳
- 非典型博物館學 從一個館出發 不是他們,是我們大家的博物館/邱宗怡
- 策展接出招 在四郷五島開花的現地博物館/曾怡陵
- 館吧幕後 揭秘!館務的日常與非日常/郭怡汝
- 草中博物 一場文化再生與社區轉型的行動/謝仕淵
- 草中博物 整齊劃一中,看見不同星芒的價値/蔡念儒
- 畫外館 日本 實踐用之美的民藝三連棟/王春子
- 畫外館 摩洛哥 一座收藏生活的民族博物誌/陳姝里
- Another Life 另一種可能
- 移住者告白 一間和社區一起成長的麵包店/李盈瑩
- Inside of Place 走進地方
- 鐵皮屋探奇 潟湖畔的飛機觀景台/盧昱瑞
- 野書簡 方莖金絲桃⇌岩生秋海棠/黃瀚嶢×陳柏璋
- Grow From Land 和土脈脈
- 風土繫 療癒是從文化裡長出來的/陶維均
- 大笨蛋生活法則 Vol.7 前進吧!遇初少女/高耀威
- 地方擺渡人 第七回 留在地方生活,就開一間烤肉店吧/張敬業
- 創造未來 Vol.1 從十八層地獄反思體驗設計/林承毅
- Connection Online 國際連線
- 勝手姊妹鄉 地方感的聲景創作/蔡奕屏
- 版權
紙本書 NT$ 380
單本電子書
NT$
26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