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是臺灣邁入現代化的重要關鍵
日人對於新的殖民地臺灣猶如面對新世界,而舊政權遺留的臺北城,則是一個充滿挑戰也是改造最好發揮的場域。西洋式的都市計畫如車站、公園及博物館等公共建築象徵;另如公共衛生的基礎建設、整齊的道路規劃等,總督府順理成章的利用市區改正的觀念,將傳統城牆城市轉型成為具有現代化街道與模範街屋的首善之都,並且成為往後各大城市街屋改築的模範,也因此具有臺灣現代化歷程中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
本書特色
本書除了整理臺北現代化街道府後街(館前路)竣工照片、地籍資料以及日治時期資料等珍貴歷史文獻外,並運用電腦3D數位技術,重現改築後的首條現代化街道,及包括亭仔腳建築在內的建築,是極具參考價值的臺灣建築研究基礎。
- 推薦序◆ 臺灣城市現代化解讀之書 黃俊銘
- 推薦序◆ 市區改築的百年記憶 黃士娟
- 推薦序◆ 建築史學突破性研究之作 張崑振
- 自序 追尋亭仔腳的開端
- 【圖解近代臺北‧鳥瞰臺北城的世紀轉變】
- 臺灣臺北城之圖
- 臺北大稻埕艋舺平面圖
- 【導言】漫談臺灣現代化起
- 改築聚焦臺北
- 走入現代化建築街屋
- 考察前的歸納與分析
- 【第一章】改朝換代的土地轉變
- 日治初期臺北城內土地狀況
- 土地所有權移轉的爭議
- 府後街土地開發後的轉變
- 朝向南國都市發展
- 【第二章】現代化街屋的形成過程
- 日治初期的市區改正
- 颱風的影響
- 模範街屋形成
- 臺北城內街屋改築的影響
- 改造環境的決心與落實
- 【第三章】現代化的府後街
- 臺北門戶意象都市空間--府後街的都市軸線
- 重塑改築之後的府後街
- 臺北城內都市空間
- 府後街的商業
- 府後街改築後的影響
- 亭仔腳存在的重要性
- 【第四章】改築新風貌
- 蛻變中的臺北城
- 亭仔腳街屋的後續影響
紙本書 NT$ 490
單本電子書
NT$
343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