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春月刊 [第498期]:解析「中風」類型
-
點閱:43
17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Evergreen
- 作者: 臺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 出版社:臺視文化
- 出版年:2024.09
- 格式:PDF,JPG
- 頁數:148
- 附註:民96年3月起改名為 : 常春樂活, 期數繼續, 第293期(民96年8月)起恢復本刊名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月專題】
解析”中風”部位
大家都知道,中風就是血管阻塞,當通往腦部血管或腦部血管阻塞,就會發生缺血性腦中風,如果以這個概念來看,身體不同部位的血管塞住了,就會造成該部位或器官的中風,身體的哪些部位或器官,較容易發生血管阻塞呢?
【PART1】眼中風恐造成失明
什麼是眼中風?造成眼中風的原因有哪些?醫師會做哪些檢查?視力可以完全恢復嗎?發病前可以判斷的症狀有哪些?造成眼中風的危險因子是什麼?高危險群有哪些?
【PART2】腳中風走不遠就腳麻
什麼是腳中風?造成腳中風的原因有哪些?醫師會做哪些檢查?發病前可以判斷的症狀有哪些?怎樣的狀況下需要截肢?造成腳中風的危險因子是什麼?高危險群有哪些?到院之後的治療以及之後的復健為何?
【PART3】腸中風死亡率達8成
什麼是腸中風?造成腸中風的原因有哪些?醫師會做哪些檢查?腸子的功能可完全恢復嗎?發病前可以判斷的症狀有哪些?造成腸中風的危險因子是什麼?高危險群有哪些?到院之後的治療為何?
【PART4】培養好習慣,別讓三高失控
既然不只有腦部會中風,身體很多器官都會中風,而且現在中風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若在生活中能夠養成好習慣,控制好三高,就能避免中風找上門。
【PART5】小中風是腦中風警告訊號
小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TIA)常被視為是腦中風的前兆。小中風是指腦暫時性血流不足,通常不會造成永久性的損傷,但它是一種嚴重的警告訊號,表明未來可能會發生很嚴重的腦中風。
【特別報導】
別讓耳鳴影響生活品質
在耳鼻喉科門診中,曾有統計指出,約有2成民眾因嚴重耳鳴而就診。因耳朵毛病造成的耳鳴多半不會致命,卻會讓生活品質變差,影響社交、心情低落,該怎麼做,能減輕耳鳴的不適?
【Part1】耳鳴是一種病嗎?
「嗡嗡嗡…嘰嘰嘰…」耳朵裡不斷傳來煩躁的聲響,明明外在環境沒有聲音,可以卻一直聽到聲音。偶爾為之的耳鳴不用太過緊張,一般壓力卸下、一覺好眠後通常都能自解;倘若持續三天以上的耳鳴,就得要儘快就醫。
【Part2】搶救耳鳴10招
耳鳴通常沒有立即的特效藥,不過研究發現,生活中做一點改善,包括:使用白噪音、飲食清淡少鹽、攝取B12、打太極拳、特定花草茶等,一段時間後的確有助改善暈眩、耳鳴。
- 編輯筆記 不只有腦部會中風(第4頁)
- 健康新訊(第12頁)
- 為什麼看起來比別人老?小心吃過量的「添加糖」是罪魁禍首(第12頁)
- 血壓吃藥也降不下來,戒塑膠瓶裝飲料可能有解(第13頁)
- 真的會「人如其名」,科學證實命名很重要(第14頁)
- 以為小飲怡情,當心恐變折壽!(第15頁)
- 用堅果、豆類代替加工肉類,可降低失智風險20%(第16頁)
- 長期大量飲用咖啡,恐增加心臟病風險?(第17頁)
- 專題報導 解析「中風」類型(第18頁)
- 眼中風恐造成失明(第20頁)
- 腳中風走不遠就腳麻(第26頁)
- 腸中風死亡率達8成(第32頁)
- 培養好習慣,別讓三高失控(第38頁)
- 小中風是腦中風警告訊號(第44頁)
- 教授專欄 單細胞基因定序分析,有助於癌症研究發展(第50頁)
- 醫療保健(第60頁)
- 不管30歲或80歲,血壓要低於130/80mmHg(第60頁)
- 壯年上班族睪丸罹癌,精蟲冷凍保留生殖能力(第66頁)
- 非典型口腔癌男女各半,反覆嘴破要提高警覺(第70頁)
- 中醫推薦:10種治感冒祖傳秘方(第76頁)
- 特別報導 別讓惱人耳鳴影響生活品質(第82頁)
- 耳鳴是一種病嗎?(第83頁)
- 搶救耳鳴10招(第87頁)
- 名人系列 中華捐血運動協會理事長葉金川 生病是人生必修課,樂觀積極活出自己(第92頁)
- 健康生活(第98頁)
- 減重術後不節制,仍有復胖風險(第98頁)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成功甩肉並順利懷孕(第102頁)
- 小說、電影常見情節,治療師陪患者聊天?(第106頁)
- 眼科醫師全方位解析白內障(第110頁)
- 抖音洗腦搏眼球,兒少手機成癮症(第114頁)
- 好食主義(第120頁)
- 吃對食物,不再上吐下瀉(第120頁)
- 防三高10大超級食物(第124頁)
- 心理對話 走出喪偶喪親之痛,從破碎生命找出復原力(第130頁)
- 保健書摘 情緒會影響皮膚症狀(第136頁)
紙本書 NT$ 180
單本電子書
NT$
180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