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9
本期內容簡介
FEATURE
島語聲韻
現代性的聲音返響
去年歲末至年初交接之際,幾乎每天都有講座發生,其中討論密度極高者如立方計劃空間以「民歌」為題,討論台灣聲響文化的「沒有校園的民歌」;以及當代館「當代春之夜」系列的「當代藝術的兩種路徑:歷史回訪與影像行動」。兩場講座雖主題各異,但皆指出一處長期以來因時代與政經結構影響而不斷自我變體的狀態,它無法直接以視覺符號化的方式斷然分類,但在它顯現的當刻便已代表了累積其上的複數時空,「聲音」和「語韻」雖不可見,但卻已經成為某種身體感。
越南藝術家鄭明河(Trinh T. Minh -ha)在著作《他方,在此處》中提到當代語言的漫遊狀態:「當今這個年代是流亡的年代。如果不變成陌生人,變成自己國家、語言、性別認同的陌生人,我們怎能避免自己掉進常識的泥淖裡?」她並非慫恿我們成為陌生人,而是警示處在當代狀態下的我們,應該仔細思考日常慣以使用之物的內容。本期《典藏.今藝術》以「語韻」為題,邀集文章如:由〈廢島〉概念延伸出的語言、精神地理學考察(龔卓軍);日治時期台籍辯士以話語隙縫進行突穿的例子為引,展開非物質性的思考殘響(陳界仁);深研原住民流行音樂美學,進而思索族群聲音於時代中如何交錯流變(黃國超);由電影創作為起點,討論語韻遷徙與其記憶系統的可能(林怡秀);在法的想像中「聲音」成為可觸卻不可說的幽靈狀態,台灣當代藝術創作者如何使「物」之幽靈再次出現(簡子傑)。最後也與立方計畫空間「造音翻土」展合作,在別冊中接續以音樂的角度再思台灣底層聲音,借用印度思想家查特基(Partha Chatterjee)討論語言翻譯問題的結論:「我將向你提出一個我也沒有答案的問題」,本專輯也以聲音語韻為起點,邀請您一起進入這個問題。(專題企畫∕林怡秀)
- EDITORIAL 編輯手記-還我高雄電影節(第60頁)
- COLUMN 今專欄(第62頁)
- 典型在夙昔──追憶高居翰先生(一)(第62頁)
- 政治的藝術(第64頁)
- 伊斯坦堡雙年展和都市更新I I(第66頁)
- GLOBAL VISION 國際視野(第68頁)
- Artforum(第68頁)
- 《美術手帖》(第70頁)
- NEWS 焦點新聞-國際‧中國‧台灣(第72頁)
- FEATURE 專題企劃-島語聲韻(第82頁)
- 群島思維下的現代音景:一項精神地理學的考察(第84頁)
- 謠言電影─記憶殘響的擴炎行動(第88頁)
- 聽見娜魯灣:原住民流行歌曲美學流變(第92頁)
- 殘缺的和聲──黃明川影像中的語韻遷徙(第96頁)
- 聲音、物以及台灣當代藝術(第100頁)
- REVIEW 深度評論(第104頁)
- 為什麼要重溯東亞現代性?──從深圳 OCAT 「新作展」引發的迴響(第104頁)
- 繞經超驗以找尋一個冷漠卻溫暖的關懷視角:「停在神旁邊—黃豔影個展」的觀察筆記(第108頁)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第110頁)
- 叛逆成為傳統實踐的真意:劉國松談現代水墨(第110頁)
- 福壽名山──劉國松(第114頁)
- SPOTLIGHT 藝壇注目(第116頁)
- 請拿出你的螢光筆──馬汀.格律:重點在哪裡?(第116頁)
- 一場矯情的介入社群宣言行動:「帕維爾.阿瑟曼:鄰居」個展(第118頁)
- 擱淺的權力:伊萬.阿爾哥特「無力」(第121頁)
- 找到一種新的方式去說:徐冰回顧展(第124頁)
- 箱子內與外的視線──UNDER THE BOX, BEYOND THE BOUNDS澤拓個展(第128頁)
- 古國風範下的生命共鳴──蔡志松「再會歷史」展(第130頁)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第134頁)
- MITTing Art and Cultural Network Forum:緬印台泰文藝交流論壇(第134頁)
- 並行的回視與前行:台泰熱-一次會面之後/再次會面之前(第136頁)
- 請跟隨(蹤)我:誘惑、愛與孿主體代換(第138頁)
- 新加坡藝博與拍賣綜觀──看東南亞地區的當代藝術產業走向(第142頁)
- CROSSOVER 跨界視野(第146頁)
- 新世界的發現或北印度群島的描述(一)(第146頁)
- 類比與數位(二)(第150頁)
- 怎樣看見搖滾樂(十九)(第152頁)
- SNG 展覽直擊-國際‧中國‧台灣(第154頁)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第173頁)
- 獸醒──寂言警世亦自省(第173頁)
- 穿越虛實. 典麗素樸:廖修平的藝術思維與成就(第176頁)
- 被感知的視覺識別(第178頁)
- 從形似到無言獨化:王子璇的「心照」直觀(第180頁)
- 再造新墨韻:解讀蔡廣斌新近的藝術追求(第184頁)
- 2 0 1 4 台南藝術博覽會,三探古都新意(第188頁)
- 瑰麗色彩與空靈意念──袁旃 V.S. 許雨仁個展(第190頁)
- CALENDAR 展覽快訊-展覽月報(第191頁)
- 別冊 - 造音翻土(第A頁)
- 鄉愁與探坑:關於「造音翻土」兩則視覺補述(第A2頁)
- 民謠再創作的路徑與對話想像(第A8頁)
- 陳達歲月(第A12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