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澳門風雲史話:一位新聞工作者的記詳
  • 點閱:52
    9人已收藏
  • 作者: 李福麟著
  • 出版社:中央通訊社
  • 出版年:2002
  • ISBN:9789579769983
  • 格式:JPG
  • 頁數:410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8

葡萄牙人從一五五三年到達澳門之後,在一八四九年通過使用武力,完全取得了澳門的統治權。一百五十年之後,終於在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零時,把澳門的統治權交回給中國。

在這一百五十年間,澳門的中國居民完全由葡國人管治,由滿清時代起,中國人就有收回澳門的意願和要求,但是要等到這一天──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願望才能夠實現。

葡國代表團成員由總統沈拜奧、總理古德禮、前總統恩尼斯、蘇亞雷斯、前總理施華高及多位一九七五年葡國革命後擔任過澳門總督及葡國政界人士組成。

中國政府代表團主要成員有國家主席江澤民,總理朱鎔基,副總理錢其琛,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等,其中還包括了澳門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何厚鏵等。

  • 序(第序1頁)
  • 自序(第序2頁)
  • 第一章 葡萄牙與佛郎機(第1頁)
    • 佛郎機就是葡萄牙(第1頁)
    • 明、清對葡萄牙的一些錯誤觀念(第2頁)
    • 中國文獻中的佛郎機(第4頁)
    • 清初華人對葡萄牙仍是認識不多(第6頁)
    • 葡萄牙一名清光緒年間才使用(第7頁)
  • 第二章 葡萄牙人開闢東方航路(第9頁)
    • 忽必烈與三保太監(第9頁)
    • 葡葡牙人最自豪的「大發現時代」(第10頁)
    • 馬六甲是明朝的朝貢國(第12頁)
    • 葡萄牙人佔領馬六甲(第14頁)
    • 馬六甲王向明求救無結果(第15頁)
  • 第三章 葡萄牙人初到中國(第18頁)
    • 葡人對Chijns興趣極濃(第18頁)
    • 歐華利是第一個到中國的葡萄牙人(第19頁)
    • 屯門是外國船隻的碇泊地(第20頁)
    • 歐華利登陸屯門葬於 伶仃島(第22頁)
    • 傳教士沙必略埋葬上川島(第23頁)
    • 歐華利來華身份難定(第24頁)
    • 葡王下令搜集中國情報(第26頁)
  • 第四章 卑利士來華悲慘收場(第30頁)
    • 卑利士報告使葡王對中國興趣更濃(第30頁)
    • 卑利士以葡使身份到中國(第30頁)
    • 葡船在廣州升旗鳴炮引致誤會(第31頁)
    • 葡人獲准在穗貿易在違明朝法制(第32頁)
    • 葡國專使卑利士被拒覲見明帝(第34頁)
    • 通譯火者亞三以漢奸罪伏法(第35頁)
    • 葡萄牙侵佔馬六甲是禍根(第37頁)
    • 火者亞三在甚麼地方伏法(第39頁)
    • 華人為外使工作不自火者亞三始(第40頁)
    • 中國史料稱卑利士死於廣東監獄(第41頁)
    • 外文記載卑利士下場另有說法(第43頁)
    • 卑利士使屬成員傳達訊息(第44頁)
  • 第五章 中葡第一戰(第47頁)
    • 中葡首仗打了兩年(第47頁)
    • 西蒙安達拉地在粵橫行惹禍(第48頁)
    • 傳說爾人烹食中國兒童(第49頁)
    • 中葡兩國的第一場戰爭(第50頁)
    • 兩批葡國船隻開到屯門參戰(第53頁)
    • 未命名(第53頁)
    • 葡國史書避談中葡戰爭(第55頁)
    • 何來"草灣"?(第56頁)
    • 明朝海軍大敗葡萄牙艦隊的地點在哪(第56頁)
    • "新會西草灣"之謎(第56頁)
    • 甫草灣即西草灣(第57頁)
    • 稍州又在何處?(第58頁)
    • 西草灣終於找到了(第59頁)
    • 仍有懷疑(第59頁)
  • 第六章 驅逐番舶影響廣東經濟(第62頁)
    • 中葡戰後廣東禁外國商船碇泊(第62頁)
    • 全面禁番舶入境影響廣東經濟(第62頁)
    • 兩廣巡撫力爭恢復對外貿易(第63頁)
    • 王希文上疏反對與佛郎機通商(第65頁)
  • 第七章 葡人轉到閩浙通商(第67頁)
    • 葡人在廣東戰敗後尋求在華立足點(第67頁)
    • 在閩通商葡人獲得厚利(第67頁)
    • 福建商人反對禁與葡人通商(第68頁)
    • 葡人到寧波通商(第69頁)
    • 葡人為寧波帶來繁榮(第71頁)
    • 寧波葡人兇頑無賴引起華人反感(第72頁)
  • 第八章 葡人再到福建經商(第75頁)
    • 浙江被逐葡人再到漳州找出路(第75頁)
    • 葡萄牙人發現台灣(第76頁)
    • 葡萄牙人在漳州私設行政官(第76頁)
    • 葡人非法拘捕華商惹起大禍(第77頁)
    • 中葡在漳州大戰經過(第78頁)
  • 第九章 葡萄牙人到了澳門(第82頁)
    • 葡萄牙人又回到了廣東活動(第82頁)
    • 傳教士沙勿略病逝上川島(第83頁)
    • 浪白滘的地理位置(第84頁)
    • 葡萄牙人何時到澳門(第85頁)
  • 第十章 澳門在甚麼地方(第88頁)
    • 華南海岸的一個半島(第88頁)
    • 澳門地名的由來(第88頁)
    • 外國人的說法(第89頁)
  • 第十一章 葡人如何立足澳門(第91頁)
    • 葡萄牙人在澳門定居的不同說法(第91頁)
    • 葡萄牙人的另一說法(第92頁)
    • 葡人又說澳門是中國皇帝賜金剳贈與(第92頁)
    • 葡人協助剿海盜全無根據(第94頁)
  • 第十二章 葡人在澳門租地定居(第96頁)
    • 中、葡四百多年來關係的演變(第96頁)
    • 葡人居澳年付白銀五百兩(第96頁)
    • 地租數目也有不同說法(第98頁)
    • 葡人恃強停納地租(第99頁)
  • 第十三章 中葡共管澳門時代(第101頁)
    • 中葡官員治澳三百年(第101頁)
    • 葡人居澳建立自治制度(第101頁)
    • 澳門成立天主教區(第102頁)
    • 澳門成立行政會議組織(第103頁)
  • 第十四章 中國在澳行使司法權(第105頁)
    • 中國建關闢和官衙以管治澳門(第105頁)
    • 關闢最先在明朝萬曆年閣建成(第105頁)
    • 關闢具雙重作用(第107頁)
    • 葡人為拒荷蘭侵澳而建砲臺(第108頁)
    • 葡人非法在澳門建城牆被拆(第110頁)
    • 澳門葡人日增引起中國顧慮(第111頁)
    • 澳門葡總督擅建城堡難逃被拆命運(第111頁)
  • 第十五章 明、清代涉葡事件(第113頁)
    • 明、清官員立法管制澳門葡人(第113頁)
    • 香山知縣蔡善繼頒「制澳十則」(第113頁)
    • 俞安性頒五條「制澳禁令」(第114頁)
    • 明朝在雍陌設防管制澳門葡人(第115頁)
    • 清政府將香山縣丞衙署移設澳門(第115頁)
    • 陳輝千事件改變了中國的司法權(第117頁)
    • 葡兵殺害華人引起中國對澳門制裁(第118頁)
    • 澳夷善後事宜條議(第119頁)
    • 英國船主殺害華工被明正典刑(第123頁)
    • 英、法戰爭波及澳門(第124頁)
    • 英國軍艦侵佔澳門事件(第124頁)
    • 葡人向中國官府兩次提出無理要求(第125頁)
    • 青洲天主教堂事件(第127頁)
    • 耶穌會士郭居靜事件(第128頁)
    • 中國驅逐在澳葡人工作(第130頁)
  • 第十六章 林則徐官式巡視澳門(第132頁)
    • 林則徐虎門燒煙後到澳門視察(第132頁)
    • 虎門燒鴉片後廣州英商逃到澳門(第132頁)
    • 欽差大臣到澳葡人大為緊張(第133頁)
    • 澳門鳴砲十九響歡迎欽差大臣(第135頁)
  • 第十七章 中國在澳門設海關徵稅(第137頁)
    • 中國官員經常巡察澳門(第138頁)
    • 清廷多次在澳門調查外人戶口(第138頁)
  • 第十八章 清初禁海令與遷海令(第140頁)
    • 明朝末年澳門對外貿易萎縮(第140頁)
    • 遷海令原意是對付鄭成功(第140頁)
    • 鄭成功降將黃梧向清廷獻策(第141頁)
    • 遷海令影響沿海各省經濟(第143頁)
    • 遷海令對澳門的影響(第144頁)
    • 葡國特使兩度晉京請求放寬海禁(第145頁)
    • 清廷平定台灣後開放海禁(第146頁)
    • 海禁放寬准外國買船運貨來華(第147頁)
    • 禁止與南洋貿易(第149頁)
    • 澳門葡商獲免除南洋航海出洋禁令(第151頁)
  • 第十九章 葡人處心積慮奪取澳門(第153頁)
    • 澳門葡人對中國當局謙恭備至(第153頁)
    • 英國取得香港引起葡人野心(第153頁)
    • 中、葡官員在澳門蓮峰廟進行會議(第154頁)
    • 葡人要求派代表到北京談判(第156頁)
  • 第二十章 阿馬留武力強奪澳門(第157頁)
    • 葡國單方面宣布澳門為自由港(第157頁)
    • 阿馬留以強硬手段管治澳門(第159頁)
    • 馬留遷填掠地擴張澳門葡管區(第161頁)
    • 英國公開支持葡人佔據澳門(第162頁)
    • 侵華總督阿馬留死於志士鐮刀下(第162頁)
    • 阿馬留被殺後澳門葡人慌亂(第163頁)
    • 沈義士碑(第167頁)
    • 澳門變成了葡萄牙殖民地(第168頁)
  • 第廿一章 清朝與葡國外交關係(第170頁)
    • 葡國致力與中國促進商貿關係(第170頁)
    • 葡國使臣薩爾丹納晉京(第170頁)
    • 葡駛到北京進貢獅子(第171頁)
    • 葡使斐拉理奉表晉謁康熙(第172頁)
    • 葡使麥德樂赴京覲見雍正皇帝(第172頁)
    • 葡國派使請求撤消澳夷善後條議(第173頁)
  • 第廿二章 明清時代中國的澳門政策(第175頁)
    • 明朝對澳門葡人的處理(第175頁)
    • 廣州總兵俞大猷建議武力驅逐葡人離澳(第177頁)
    • 霍汝瑕提出三項對葡人策略(第177頁)
    • 葡人在澳引起華人疑慮(第179頁)
    • 明清兩代管理澳門的措施(第181頁)
    • 民事與刑事的處理問題(第183頁)
  • 第廿三章 中葡之間的條約(第184頁)
    • 中葡兩國的早期接觸(第184頁)
    • 中葡最早的條約-「沙薩密約」(第184頁)
    • 海道禁約(第185頁)
    • 管理蕃舶及寄居澳門夷人規約(第186頁)
    • 澳夷善後事宜條議(第186頁)
    • 《中葡和好貿易章程》葡方施詭計不逞(第189頁)
    • 中葡和好通商條約(第192頁)
    • 中葡會議專約(第198頁)
    • 中葡會訂洋藥徵收稅釐善後條款(第199頁)
    • 中葡增改條約(第200頁)
    • 中葡分關章程條款(第201頁)
    • 中葡通商條約(第204頁)
    • 中葡辦理新約合訂章程(第205頁)
    • 中葡廣澳鐵路合同(第206頁)
    • 中葡勘界談判(第207頁)
    • 民國成立後葡國又要求談判劃界(第211頁)
    • 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屆滿(第212頁)
    • 中葡報務合同(第216頁)
    • 中葡關務協定(第218頁)
  • 第廿四章 北京里斯本建交歷程(第221頁)
    • 葡國革命是建交的誘因(第221頁)
    • 葡國駐華使節主張與新中國建交(第222頁)
    • 台北駐澳門外交機構被迫關閉(第222頁)
    • 葡革委員會片面承認北京政府(第225頁)
    • 中葡終於建交(第226頁)
  • 第廿五章 中葡歷次建交經過(第230頁)
    • 國際法與外交承認(第230頁)
    • 清朝的國際外交(第230頁)
    • 古代中國不承認有對等國家的制度(第231頁)
    • 西使節來華難覲見皇帝(第232頁)
    • 葡國使節多次到北京希望建立關係(第233頁)
    • 首任葡國駐華公使是白朗谷(第234頁)
    • 清廷承認葡國民主政府(第234頁)
    • 清廷被推翻葡國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第236頁)
    • 葡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第238頁)
  • 第廿六章 收回澳門與交還澳門(第240頁)
    • 中葡就澳門主權的爭論(第240頁)
    • 清政府願以一百萬兩購回澳門(第240頁)
    • 葡軍鎮壓華人引起國人要求收回澳門(第241頁)
    • 抗戰勝利中國曾打算收回澳門(第242頁)
    • 「一二、三事件」時葡國曾準備放棄澳門(第244頁)
    • 葡國擬將澳門交還北京但遭拒絕(第245頁)
    • 葡國否認要把澳門交還中國(第246頁)
  • 第廿七章 中葡之間重大事件(第248頁)
    • 欽差大臣林則巡視澳門(第248頁)
    • 葡人圖謀拓展澳門領土(第248頁)
    • 葡人路環剿匪濫殺華人(第250頁)
    • 澳葡插手中日緝私糾紛(第251頁)
    • 張鳴岐武力制止葡人越界濬河(第254頁)
    • 新中國成立後發生「關閘事件」(第254頁)
    • 中國禁止澳葡慶祝「開埠四百年」(第256頁)
    • 台灣突擊隊逃入澳門引起風波(第257頁)
  • 第廿八章 「一二、三事件」始末(第260頁)
    • 「一二、三事件」清除了澳門的親台勢力(第260頁)
    • 仔改建學校引起反葡抗爭(第260頁)
    • 澳葡不知事態嚴重釀成大禍(第261頁)
    • 風雨飄搖下新總督到任(第263頁)
    • 「一二、三事件」爆發了(第265頁)
    • 八天宵禁八同胞罹難群情憤慨(第269頁)
    • 葡國曾指示澳門守軍要不惜代價鎮壓華人(第271頁)
    • 廣東省外事處要澳葡交還匿澳台灣特工(第272頁)
    • 何賢提醒嘉樂庇要接受要求(第273頁)
    • 八名死難同胞集體舉殯(第274頁)
    • 澳府撤換四官員但未能平息事件(第275頁)
    • 澳門官員到拱北與中方談判(第276頁)
    • 葡國曾指示澳門守軍要不惜代價鎮壓華人(第277頁)
    • 澳門警方禁制親台分子活動(第279頁)
    • 澳門同胞對葡人實施制裁(第282頁)
    • 澳葡總督簽署文件承認錯誤(第283頁)
    • 澳府宣布驅逐親台人士(第287頁)
  • 第廿九章 中葡澳門問題談判(第290頁)
    • 香港前途談判震撼了港澳人心(第290頁)
    • 澳門前途問題終於要談了(第290頁)
    • 鄧小平說澳門文體也要解決(第291頁)
    • 葡國總統恩尼斯訪華確定要談澳門問題(第293頁)
    • 葡國官員仍然存著幻想(第295頁)
    • 中葡終於談判澳門前途問題(第296頁)
    • 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第296頁)
    • 葡萄牙共和國代表團(第297頁)
    • 第一輪會談(第297頁)
    • 第二輪會談(第298頁)
    • 第三輪會談(第299頁)
    • 談判期間周南訪問葡國(第300頁)
    • 成立中葡聯合工作小組(第301頁)
    • 中葡之間有「秘密協議」?(第302頁)
    • 第四輪會談(第303頁)
    • 中葡聯合聲明草簽(第305頁)
    • 中葡聯合聲明正是簽署(第306頁)
    • 中葡兩國批准聯合聲明(第307頁)
    • 聯合聲明的要點(第308頁)
  • 第卅章 澳門的過渡期(第311頁)
    • 澳門進入了過渡期(第311頁)
    • 澳門過渡期的重要工作(第311頁)
    • 中葡聯合聯絡小組歷次全體會議(第313頁)
    • 中方組長韓肇康回顧小組十二年工作(第319頁)
    • 中葡土地小組工作(第320頁)
  • 第卅一章 組織澳門特區政府(第322頁)
    • 中國宣布在澳門駐軍(第322頁)
    • 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第322頁)
    •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第323頁)
    • 葡萄牙在澳門駐軍歷史(第329頁)
    • 葡國反對中國在澳門駐軍(第330頁)
    • 葡國領導人威脅杯葛移交儀式(第333頁)
    • 中葡聯合聯絡小組對駐軍有歧見(第333頁)
  • 第卅二章 組織澳門特區政府(第335頁)
    • 組織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第335頁)
    • 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成員(第337頁)
    • 特區籌委會歷次會議(第340頁)
    • 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第343頁)
    • 推選委員會名單(第344頁)
    • 選舉第一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第345頁)
    • 何厚鏵、區宗傑政見答問大會(第346頁)
    • 選出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第349頁)
    • 何厚鏵簡歷(第350頁)
    • 何厚鏵當選謝辭(第352頁)
    • 區宗傑落選後發表聲明(第352頁)
    • 何厚鏵組織特區政府(第354頁)
  • 第卅三章 澳門重回中國版圖(第355頁)
    • 版權交接的一天(第355頁)
    • 中葡元首到澳門主持交接大典(第355頁)
    • 三千多新聞工作者採訪澳門回歸(第356頁)
    • 葡方舉行文藝晚會和告別晚宴(第357頁)
    • 澳門政權交接儀式(第358頁)
    • 葡萄牙國旗降下了(第360頁)
    • 澳門升起了中華民國共和國國旗(第360頁)
    • 踏入零時澳門換新姿(第362頁)
    • 特區政府官員宣誓(第363頁)
    • 特區政府立法會舉行第一次會議(第365頁)
  • 第卅四章 澳門最後一位總督(第367頁)
    • 葡國管治澳門的最後一天(第367頁)
    • 離該官邸一片離愁別緒(第367頁)
    • 葡國國旗從總督府降下(第368頁)
    • 以葡國政府代表身份出席政權交接儀式(第370頁)
    • 凌晨離開澳門返國(第370頁)
    • 最後一任澳門總督韋奇立(第371頁)
    • 澳門總督職權(第372頁)
    • 澳門歷任總督名表(第373頁)
  • 第卅五章 特區年代的第一天(第379頁)
    • 踏入零時澳門進入特區年代(第379頁)
  • 中文參考資料(第383頁)
  • 外文參考資料(第386頁)
紙本書 NT$ 200
單本電子書
NT$ 140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8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