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4
中國傳統文化重德性、重教化,一定意義上就是教育的文化。教育關係到人、關係到家,乃至關係到國。即便是那些政治、哲學的種種含意,卻還得關聯到教育才確切和真實。所以探究中國教育的命題,實為探究中國傳統文化之要旨。
現代的中國,現代的中國人真正放眼看世界了,尤其年輕一代瞄準世界文明,標樹獨立個性,義無反顧,勇猛進取,大有脫胎換骨,迎接新生的勇氣,為中國社會鼓蕩起陣陣求變的春風,以至有思想老朽者喋喋嘮叨:這世界變得真快,這世界真要墮落了。然而當我們透過眼前的斑斕,躲開耳旁的鼓噪,即可發現新潮滾湧之間,傳統文化的影響並未萎縮,並未消泯,依然很有生機和活力。比如情人節風靡都市,鮮花、咖啡、賀卡,情意綿綿;被冷落已久的元宵節(元宵節源於漢代,唐宋時過元宵,滿城燈火。)也重新湯團、煙火、兔子燈年年鬧熱。
從中國智慧的視角考察中國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選題。於是,從今人的智慧出發,去發現古人的智慧,從而使今人與古人進行智慧的對話,就如同乘上一艘跨越時空的飛船,上下幾千年,縱橫千萬里的遨翔,既不為沉重的歷史所累,也不為混沌的風雲所惑,只求智慧的發現和收穫。因之,本書在寫法上也就迥然不同於往常的中國古代教育論著,也算形式上的「文以載道」。
- 《中國的智慧》叢書總序/顧曉鳴(第3頁)
- 卷首語(第21頁)
- 第一章 中國教壇的模樣和色彩(第25頁)
- 公共大房子與「孝」的旗幟(第25頁)
- 從「學在官府」到「學在四夷」(第28頁)
- 威王、湣王與稷下學宮(第30頁)
- 「一束脩」的故事(第32頁)
- 教育的牽引(第35頁)
- 仕途指示牌(第37頁)
- 語錄(第39頁)
- 教育管理的先河(第42頁)
- 太學博士的教鞭(第45頁)
- 立石經(第49頁)
- 蔚為壯觀的留學運動(第52頁)
- 宋代三相興學記(第58頁)
- 專科學校的發端和定型(第62頁)
- 書院與寺院(第66頁)
- 從聚會鵝湖寺到講學白鹿河(第71頁)
- 吶喊「經世致用」(第78頁)
- 第二章 傾聽先哲的告訴之一:尋找道德的家園(第83頁)
- 澄明與端正(第83頁)
- 德育教授的課程設計(第85頁)
- 「不二過」(第88頁)
- 墨子的苦心(第90頁)
- 追究動機(第94頁)
- 統治者的高參(第96頁)
- 天下通義(第99頁)
- 辡說環境(第103頁)
- 善與錯(第105頁)
- 做頂天立地的大丈夫(第108頁)
- 積(第111頁)
- 說「志」(第114頁)
- 「致良知」的啟示(第117頁)
- 日生日成的人性(第121頁)
- 第三章 傾聽先哲的告訴之二:教授的資格和良心(第125頁)
- 教師的資格(第125頁)
- 知道的智慧(第128頁)
- 根雕的啟示(第130頁)
- 啟發的奧妙(第133頁)
- 量力而行(第136頁)
- 天地君親師(第139頁)
- 師術四則(第144頁)
- 四項基本原則(第148頁)
- 本心的發動和主宰(第152頁)
- 荐才的眼光和胸懷(第155頁)
- 安定先生與蘇湖教法(第159頁)
- 周遊四方(第163頁)
- 了解學生的藝術(第168頁)
- 蜀之二僧(第173頁)
- 第四章 傾聽先哲的告訴之三:探尋為學的路徑(第175頁)
- 學與思(第175頁)
- 問的態度(第176頁)
- 求知(第180頁)
- 為了左右逢源(第183頁)
- 學習外國語(第185頁)
- 行(第187頁)
- 課內與課外(第191頁)
- 教學相長(第193頁)
- 也談「長善救失」(第196頁)
- 勤與嬉(第199頁)
- 朱子讀書法(第203頁)
- 實踐之貴(第206頁)
- 「自勉」與「樂為」(第209頁)
- 第五章 幼學之道與家教之方(第213頁)
- 《易》言:蒙以養正,聖功也(第213頁)
- 慈幼政策的緣起(第217頁)
- 正本慎始(第219頁)
- 胎教:外象內感(第223頁)
- 生子禮儀(第227頁)
- 生子當自乳(第230頁)
- 命名中的期許(第233頁)
- 過百歲和過生日(第236頁)
- 易子而教(第239頁)
- 如何做父母(第242頁)
- 信而勿誑(第244頁)
- 慈母敗子(第247頁)
- 遺產(第249頁)
- 兒童社會教育:瓦舍講史(第252頁)
- 神童的故事和議論(第255頁)
- 兒童遊戲舉例(第259頁)
- 野趣(第262頁)
- 「三、百、千」(第264頁)
紙本書 NT$ 240
單本電子書
NT$
168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4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4
同分類熱門書